中國帶鋸床產業起步較晚,改革開放以后才逐步有企業(如湖南機床廠)進入帶鋸床行業。20世紀80年代開始,當時正處于較先進的帶鋸床替代相對落后的弓鋸技術變革期,出現帶鋸床供不應求的局面,許多中小企業敏銳的抓住這個機遇,紛紛進入帶鋸床行業。依托于中國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我國鋸切工業發展迅猛,產量從1985年的81臺增加到1990年的2000臺。根據《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年鑒(2009)》對國內24家鋸床生產企業的統計,2008年我國帶鋸床產量為32600臺,年復合增長率為16.8%,考慮到規模以下的許多企業未統計,實際年復合增長率更大。
全球帶鋸床制造商,根據整體水平分為三個集團:排在第一集團的是世界一流的帶鋸床制造商,主要有德國、日本、意大利等傳統制造業強國的制造商。如德國摩森納公司(August Moessner GmbH + Co. KG)創建于1898年,坐落在斯圖加特以東30公里的小鎮埃沙赫(Eschache), 是德國著名的精密鋸床制造廠。德國貝靈格公司由奧古斯特·貝靈格創建于1919年,最初只是個機械修理廠。二戰后建起了鑄造車間,并開始生產鋸床。時至今日,公司生產仍涵蓋從原料到整機的全部過程。品質超群帶鋸機床是公司的主導產品,采用最新技術設計、制造。 第二集團為西班牙、中國臺灣等地區的制造商,如臺灣合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大陸的制造商則被劃分到第三集團。這些差距主要體現在產品水平、技術水平、經濟規模、經濟效益、國際化程度和服務水平等方面。
對比中外帶鋸床制造商總體水平,德國的帶鋸床處于整個產業的頂端,以制造高端產品為主,其產品具有結構設計合理、制造工藝精良、機床故障率低、精度保持性和使用壽命長等優點,引領世界帶鋸床的發展。國內廠家總體以中低檔產品居多,存在設備返修率高、加工精度和鋸切效率低等問題。整體發展現狀呈現金字塔形,下圖是漢沃機械鋸床
帶鋸床在我國機床工具行業中屬于小的分支,有生產企業30家以上。近2-3年高速帶鋸床受到市場需求的影響,有些廠家開始仿制進口鋸床,處于起步階段。但由于受高速的影響,機床結構、部件和安全因素都要突破原有技術的約束,而且高速帶鋸越來越多的被應用在大批量高效率加工上,因此設備的穩定性、精度、操作方式和自動化控制的要求比傳統帶鋸床更高,對一些以價格拼市場的企業很難適應這些要求。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 技術研發能力薄弱。我國帶鋸床與其他門類機床相比,發展歷史較短,技術研發能力普遍薄弱,技術水平低下,主要表現在鋸床精度保持性、故障率和使用壽命等性能指標。
(2) 加工制造裝備落后。國外普遍使用先進的數控機床加工零件,采用先進的儀器設備進行帶鋸床的試驗和檢測。我國鋸床生產規模大、但加工水平低。
(3) 社會化服務體系缺失。大而全、小而全的企業內部非核心生產部分尚未剝離進入社會服務體系,造成專業化生產水平低。社會化的生產性服務體系滯后,影響了產業集群和工業經濟的發展。發達國家和中國臺灣地區專業化分工配套體系和社會化服務體系非常發達,成為機床產業持續發展的有力支撐。
近幾年來,隨著社會和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的切割技術裝備產業取得了顯著成就, 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技術水平和較大的生產規模。值得注意的是,高速帶鋸床應用將帶鋸切割加工技術帶到了發展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并從傳統的金屬材料切割擴大到高分子材料、復合材料和晶體材料等多種材料加工。數控技術、CAD/CAM轉化、光電技術、激光測量技術、機器人和最新的通訊技術的綜合應用將帶鋸床的切割加工具備現代機床的所有特征,5軸聯動鋁合金厚板輪廓切割中心成為大型飛機制造不可缺少的裝備。高速帶鋸切割技術以其高效、高速、低成本、環保、節能和高精等特點在快速切割技術領域中保持了迅猛的發展勢頭。
集群和工業經濟的發展。發達國家和中國臺灣地區專業化分工配套體系和社會化服務體系非常發達,成為機床產業持續發展的有力支撐。
近幾年來,隨著社會和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的切割技術裝備產業取得了顯著成就, 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技術水平和較大的生產規模。值得注意的是,高速帶鋸床應用將帶鋸切割加工技術帶到了發展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并從傳統的金屬材料切割擴大到高分子材料、復合材料和晶體材料等多種材料加工。數控技術、CAD/CAM轉化、光電技術、激光測量技術、機器人和最新的通訊技術的綜合應用將帶鋸床的切割加工具備現代機床的所有特征,5軸聯動鋁合金厚板輪廓切割中心成為大型飛機制造不可缺少的裝備。高速帶鋸切割技術以其高效、高速、低成本、環保、節能和高精等特點在快速切割技術領域中保持了迅猛的發展勢頭。